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品质生活>

野生蚯蚓可以人工养殖吗

品质生活 阅读(2.29W)

野生蚯蚓可以人工养殖吗的答案是:可以

野生蚯蚓可以人工养殖吗

野生的蚯蚓产量很低的,最好使用专用的蚯蚓。

生长周期为平均3个月,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长到10厘米左右大概要半年。下面是详细介绍: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即生长周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其含量约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对家禽;家畜;鱼类的产量提高效果明显。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自古即入药。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大,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可化害为利,抑制公害。各国都兴建养殖蚯蚓的工厂,繁殖蚯蚓,处理废料,生产有机肥料。蚯蚓又有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镉;铅;锌等),可收集蚯蚓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蚯蚓加工后可制作食品,国外有利用蚯蚓制饼干;面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