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學前教育>

彼軍忽至是什麼意思

學前教育 閱讀(2.96W)
彼軍忽至是什麼意思

彼軍忽至”意思是:另一支敵軍忽然來臨。

該句出自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故事裡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內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二十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餘支箭。

原文節選: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

選段譯文:

曹操得知江上的動靜後,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必有埋伏,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撥水軍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便是。”

草船借箭的歷史真相:

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魏略》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不是乘輕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弓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