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品質生活>

端午節的歷史

品質生活 閱讀(5.83K)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各本其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端午節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