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閱讀(2.78W)

意思是:餘音:音樂的餘味;絕:斷。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餘味無窮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成語發音: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

成語解釋:餘音:音樂的餘味;絕:斷。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餘味無窮

成語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餘音繞樑  餘韻繞樑 檢視更多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是什麼意思?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意思是: 

這聲音環繞屋樑多日而仍在耳邊盤桓。形容聲音或音樂好聽,猶如天籟。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出自《列子·湯問》原文節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譯文

從前韓娥向東去齊國, (路上)缺乏糧食,到雍門,唱歌來乞討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經過多日未斷絕,左右鄰舍都認為她還沒離開。

辨析

上述故事,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中也有記載。但是有人認為:韓娥當時歌唱演出的地點雍門,不在齊國的國都,而在秦國的國都(今陝西咸陽);並認為韓娥在雍門演唱的事,是在她去齊國之前,不是在到了齊國之後,是因為她要到齊國去,缺乏路費,於是演唱籌款。

後來有人還因此給韓娥的姓名添一“秦”字而稱為韓秦娥。(元人“燕南芝庵”《論曲》:“古善唱者五人:秦青、薛譚、韓秦娥、沈右之、李存符。”)

後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繞樑三日餘音不絕什麼意思?

餘音不絕的意思是美妙的歌聲縈繞著房子的大梁,三天三夜都不停止。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成語,意思是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回蕩,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餘味無窮,出自《列子·湯問》。

簡介

後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造句:聽完他的小提琴演奏,讓人覺得餘音繞樑,意猶未盡。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這聲音環繞屋樑多日而仍在耳邊盤桓。

出處《列子·湯問》

原文選段: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完全學到手,自以為沒有什麼可學的了,於是告辭回家。秦青也不制止,還在郊外的大路口為他餞行,並打著節拍唱著悲傷的歌曲,聲音振動了樹林,迴響擋住了行雲。薛譚這才認錯並請求返回繼續學習,終身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

秦青曾對他的朋友說:“過去韓娥往東到齊國去,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便依靠賣唱來維持生活。她走了以後,留下來的聲音還在屋樑間迴盪,三天沒有停止,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擴充套件資料:

《湯問》一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冗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於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於表象的鉅細、修短、同異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並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

再通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夭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多識的聖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中的規律與奧祕。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風民俗,彼此相異卻未足為奇,因為它們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環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屬於自然而然的產物。

萬事萬物既然不可以憑藉有限的耳聞目見來臆斷其是非有無,那麼通達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無法按照慣常思維去理解其深刻內涵。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鉤、扁鵲換心等寓言故事來譬喻為人處世所必須葆有的平衡狀態,亦既“均”。“均”於術,則可以內得於心,外應於器;“均”於技,則可聆高山流水,響遏行雲。

事實上,文中講述的所有詭異奇特的技藝,都是為了將人工作為的巧妙上推於道的境界,由此,“乃可與造化者同功”。只可惜,至情至理往往命同孔週三劍,雖為代代相傳的至尊之寶,卻只能“匣而藏之”,即使偶現其光,也被疑為了無用處的廢物或是荒誕虛妄的謠傳,從而被迫“無施於事”,適形避世。

參考資料:《列子·湯問》 ——百度百科

“餘音繞牆,三日不絕”是什麼意思?

正確的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意思是: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1、出處原文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乞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主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2、譯文

從前韓娥向東去齊國, (路上)缺乏糧食,到雍門,唱歌來乞討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經過多日未斷絕,左右鄰舍都認為她還沒離開,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她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便用長音悲哭,整個街巷的老人小孩都悲傷憂愁,淚眼相對,多日吃不下飯。(人們)趕緊追趕韓娥。韓娥回來,又用長音放聲歌唱。整個街巷的老人小孩高興的又蹦又跳,不能自控,忘記了先前的悲傷。(人們)於是給了她很多的財物,打發她走了。所以雍門那的人,至今還善於唱歌表演,那是效仿韓娥 留下的歌唱(技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