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歷史常識>

清明節的詩有哪些

歷史常識 閱讀(6.45K)

《寒食野望吟》;《清明夜》;《長安清明》等等。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寒食野望吟》唐代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長安清明》唐代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蘋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夜》唐代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明節的詩有哪些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寫的清明日外出踏青遊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

“好風朧月清明夜”描寫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詩人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詩人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詩人的閒適之情。

“碧砌紅軒刺史家”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詩人處在碧玉欄杆和紅磚牆下的府邸裡。詩人用“碧和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悅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獨繞回廊行復歇”則寫了詩人獨自踱步在迴旋的走廊中歌唱。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迴廊裡唱著歌抒發著內心愉悅的情懷。

“遙聽絃管暗看花”交待出詩人思緒飄向了遠方,恰又聽到了遠方的管絃之聲,於是詩人安靜下來認真傾聽著絃聲,自是不休閒。從另一方面,“遙聽”和“暗看”卻也寫出了詩人對現實的關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