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歷史常識>

科舉制度是誰開創的

歷史常識 閱讀(2.82W)

科舉制是隋朝隋文帝楊堅創立的,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百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定的一種考試製度,讓讀書人蔘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制度。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

科舉制度是誰開創的

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升官。

所以在小說中說:“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科舉是通過設科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涉及諸多方面、諸多環節。因此,從唐代開始就注重制度建設的全面性,以確保該制度的有效實施,如對考試科目的設定、考生資格的確定、考官的選任、考場的管理、閱卷的程式、主管部門的確定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宋以後各朝更是為之不斷努力,科舉制度建設的全面性不斷顯現出來。

宋代不僅在考試科目上做了重要調整,還確立了三年一開科及殿試製度,同時確立了固定的考場(貢院),推行迴避制度,建立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舉制度更加完善。明代推行“科舉必由學校”(《明史·選舉一》),增加了童生試,又推行八股文,使考試向標準化的方向邁進,當然這也帶有負面效應。清代的科舉制度集歷代之大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以各種方式增加科舉名目,如恢復制科,廣開恩科,建立宗室科目,設立翻譯科,旨在為更多的人提供入仕的機會。

其二,在會試中採取分省取士,以確保各省士子都有登科的機會;在鄉試中實行編號制度,分別規定錄取名額,以確保偏僻之鄉及少數民族子弟有中式者。其三,進一步完善科場條例,從童生試起一直到鄉試、會試的資格審查,以及考官選派、出題、閱卷、錄取等各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規定,以加強對整個考試過程的監管力度,旨在保證公平取士。對邊遠小省的政策傾斜,對土司科舉之放寬,彰顯了科舉取士的籠絡功能。其四,吸取歷代之教訓,全面推行落第政策,盡力安撫、安置鄉、會試落第者,如發領落卷、恩賞老年落第者、推行舉人大挑,旨在求得社會的相對穩定。

其五,對科舉經費的使用及管理完全制度化,如舉人盤費、考官路費、科場支出等項開支,均按定製執行。可以說,清代的《科場條例》涉及考試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甚至細到考場用筆的顏色都有明確規定:鄉會試考生用墨筆,謄錄書手用硃筆,對讀生用赭黃筆,內簾主考用墨筆,同考用藍筆,內監試官用紫筆,內收掌官及書吏用藍筆,等等,以體現各有專司,各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