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歷史常識>

節分端午自誰言全詩

歷史常識 閱讀(3.35W)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首詩的作者叫做文秀,他是一個唐代的詩僧,出生於江南。他在唐昭宗時代是住在長安的,是一個文章供奉,曾經和鄭谷,齊己為詩友。這一首《端午》就是他為了來紀念屈原而寫下的。

端午: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譭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於秦,郢都失陷後,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節分端午自誰言全詩

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江南詩僧。昭宗時居長安,為文章供奉。與鄭谷、齊己為詩友。曾遊南五臺。事蹟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另《錦繡萬花谷後集》卷四存文秀詩2句,《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