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歷史常識>

最早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誰

歷史常識 閱讀(9.78K)

最早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誰的答案是:董仲舒

最早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建立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

從此以後,在學術和仕進上,儒家被定為一尊,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

獨尊儒術在最初起到了統一思想、統一輿論、穩定國家的作用,但後來卻成為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相容先秦諸子以及歷代思想學派核心進步理念,指導中華民族二千多年以來國家治理,堅持“生命至上、傳承發展”的核心價值觀,以“規範社會關係、指導生命倫理、和諧人與自然、改善生存質量”為目的的綜合人文思想體系。

“儒”最早是對古代主管祭祀活動的官員“祭司”的統稱,到商周時期發展成對擁有知識文化為君王、貴族提供禮儀服務的讀書人的統稱了;“儒學”是秦漢時期社會對“儒者”學習和從事的學問的統稱;

“儒家”則是後世對在儒學研究傳播和發展上有貢獻的讀書人的尊稱;孔子因為推崇周禮培養儒者而被後人稱為“儒家”的開創者,“孔子思想”和他的弟子們以及數百代再傳弟子們的思想,後世學者統稱為“儒家思想”。而我們現在經常提及的“國學”和“傳統文化”其實很多時候是被等同為“儒家思想”的。

董仲舒"天人感應"論,是以社會、政治來說的。他把《春秋》中所記載的自然現象,都用來解釋社會政治衰敗的結症。他認為,人君為政應"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於民";否則,”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以"譴告"人君。如果這時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

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董仲舒認識到農民階級的政治力量可決定一個封建王朝的興亡。董仲舒在這裡所說的"天",是指秦末農民起義的武裝力量。他要借用這一象徵農民階級政治力量的"天",來戒懼皇帝,使之自斂。用"天"來限制他。

當時董仲舒為什麼要採用"天人感應"的形式來戒懼皇帝呢?原因是:西漢時期社會科學水平低,天命論在人們思想中的影響極深。董仲舒就採用了"天"來限制皇帝個人的私慾,制約他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把秦始皇權力不受制約,引發農民起義,速亡國的慘痛教訓,變成皇帝的精神枷鎖,來限制皇帝的權力。從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慾和權力,為整個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意義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