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健康科普>

石蛙養殖技術

健康科普 閲讀(1.98W)

1、養殖地:養殖石蛙需要選擇安靜偏遠、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的山區。2、温度:生長環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5℃左右,冬季需要做好防凍措施,温度不能低於15℃。3、消毒:定期對生長環境進行清理、消毒處理,避免產生病蟲害。

人工養殖石蛙,為了保證經濟效益,一般採用集約化養殖模式,故在建池時應確保規範化,為蝌蚪的生長髮育提供良好環境。

蛙池設計為1m×2m的長方形,內壁塗有防滲塗料,提高池內壁的光滑度,以免水泥池壁對蝌蚪造成損傷,同時還避免幼蛙的攀爬,發生逃逸現象。

池底有一定的坡度,在水陸比2∶1的條件下,確保3~10cm的水深。並在底部裝2~4根加熱棒,以保證蝌蚪在冬季可以正常發育,減少冬季發育時間。水池底部設有開口,與池外塑料管相接,用以調節水位。養殖池頂部加設網蓋,用以防止敵害生物的侵襲。

石蛙養殖技術


石蛙的養殖有哪些技巧?

     石蛙是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一種動物,生活于山溪的巖邊,白晝多隱藏於石縫或石洞中,晚間蹲在巖石上或石塊間,其是更為理想的滋陰消熱的美味山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稱,歷來是皇家宮廷的貢品,養殖價值很高。那麼石蛙有哪些養殖方法呢?

      一、選擇養殖地。石蛙跟螃蟹一樣,較為的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生存,因此大家選擇的位置要儘量的避開道路以及市區的地區,避免由於過於大吵大鬧而危害到石蛙的繁殖以及生長。而石蛙也是生活在水域裏邊的,因此大家選擇的位置要在流水豐富多彩的河流.湖水或是是裏邊。對於水資源的要求是要求水體是零污染的,人工的養殖池一般全是修建在屋內的,要求通風效果好,沒有太陽的照射。

      二、選擇種蛙。選擇的種蛙體質好壞,是立即危害到產卵的數量還有質量的。大家選擇的種蛙,要選擇精力旺盛、個體較大、皮膚光滑並且發育優良的種蛙。要了解選擇好種蛙,是繁殖的基本。一般石蛙的產卵孵化的時節是在4-9月份,而5-6月份也是產卵的高峯期,我們要把握這段時間。

     三、配種產卵時期注意事項

     種蛙的配種時期對環境温度要求較高,一般4月份室外温度20℃之上,温度15℃時種蛙便會開始配種,一直持續到9月底結束,石蛙產卵時期生長環境要求光源偏暗.水體清亮並且平穩。卵產出去以後就開始人工孵化,孵化期温度要求在18-28℃,待蝌蚪成長為幼蛙後就可開展人工餵養。

     四、石蛙養殖的注意事項

     1.放養密度:為確保蝌蚪正常生長,在推廣時要依據不一樣的規格調整過放養密度,蝌蚪規格越大,放養密度越稀,密度過大會造成水裏的營養不夠,危害蝌蚪的生長。

     2.魚餌投喂:剛孵化出去的蝌蚪抵抗能力較弱,前3天不可以餵養,3天以後還可以給他們投喂一些煳米粥.牛奶等流質飼料,待蝌蚪略微大一點時,能夠適度增加一些人工配合飼料,成年人後的石蛙能夠投喂一些昆蟲,實際的投喂時間和數量要依據石蛙不一樣生長時期對營養成分的要求調整。

      3.水體管理方法:按時清除養殖池內污垢和飼料殘渣,4天左右更新一次水,夏天温度高時換水要更勤,以保證石蛙生長環境乾淨整潔。

石蛙的養殖方法是怎樣的

石蛙為兩棲綱無尾目蛙科動物,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稱,是我國傳統食譜中營養成份和藥用保健價值最高的食用蛙類,歷來是皇家宮庭的貢品,且因其市場好,很多人都想養殖石蛙。那麼石蛙是怎樣養殖的呢?以下是我為你介紹的石蛙的養殖方法及營養價值,希望幫到你。

石蛙怎麼養殖

1、種蛙選擇:種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礎,在冬眠之後、春繁之前對成蛙作全面檢查分類,選個體較大,身體健壯、皮膚光滑、發育良好、無殘疾、無破損、達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種用。

2、種蛙培育:石蛙選留作種用的在冬眠前應加強飼養使之膘厚體壯,冬季在温度達到12℃以上時應保持餵食,減少冬季體內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長和性腺的良好發育。

3、配種產卵: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種,雌雄比例為1:1,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一般在夜間9時後抱對,母蛙於清晨4~7時排卵,一般每次產卵300~500粒。

4、人工孵化:石蛙受精卵開始發育至蝌蚪孵出階段對外界變化十分敏感,整個孵化過程中應做到温度適宜、水質無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術要求。

5、蝌蚪飼養:石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母蛙產卵後卵經人工孵化10~15天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後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動,也不覓食,到了三天後活動量增加並開始覓食。

6、幼蛙飼養:幼蛙飼料有蠅蛆、黃粉蟲、蚯蚓等,白天採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釐米,水質與蝌蚪期相同,換水視水温、水質變化定,20~26℃時每天換水一次。

7、安全越冬:蝌蚪越冬可在室內進行,水深20釐米左右,採用常流水、蛙池加蓋、保温等防凍措施。幼蛙冬眠水深為15釐米左右並留有一定的陸地,遇低温、冰凍天氣應有保温防凍措施。

石蛙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1、石蛙含豐富的天然穀氨酸成分,肉質奇鮮無比,蛋白質含量也很高,脂肪偏低,是最為理想的滋陰消熱美味山珍。

2、石蛙富含高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其中脯氨酸和丙氨酸尤為豐富。

3、石蛙含有17種氨基酸及豐富的葡萄糖、鐵、磷及維生素A、B等10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4、石蛙的礦物元素種類多,富有多種對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

石蛙的養殖方法

石蛙又名石雞,屬兩棲類蛙科動物,是我國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壯,肉質鮮美,清涼滋補,富含多種維生素。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石蛙,下面我就帶你一塊去學習下關於石蛙的養殖方法!

石蛙的生活習性

石蛙畏光怕聲,後肢粗壯,跳躍能力很強,彈跳高度可達1米。傍晚時爬出洞穴,在山溪兩岸或山坡的灌木草叢中覓食、嬉戲,異常活躍。但其活動範圍不大,多在洞穴周圍20—30米,夜深時,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潛伏在草叢、砂礫和石頭空隙間,伺機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敵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內,或潛入水底。棘胸蛙對氣温、水温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在悶熱、乾躁、氣壓較低的夜晚,或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紛紛出洞,向較高的巖石或山坡跳躍,並且伴有低沉而雄壯的鳴叫聲。棘胸蛙的活動強弱與其外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水温變化對其影響尤為明顯。水温18-28℃活動、攝食正常。水温超過30℃則會出現夏眠,水温超過36℃則活動異常,甚至出現死亡。秋末水温低於15℃,開始冬眠,不動不食,雙目緊閉,藏於洞內。以避不良環境。冬眠時,主要靠體內貯存的養分來進行極為微弱的新陳代謝。據觀察,一般在霜降後開始冬眠,驚蟄前後水温(在15℃以上)陸續復甦,冬眠期約100多天。冬眠期間,若天氣睛暖,水温高於15℃時,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動。冬眠時,棘胸蛙喜棲居於山溪的深水潭內或溪邊穴中。

石蛙的棲身環境

石蛙常喜棲息於深山老林的山澗和溪溝的源流處,尤喜棲居在懸巖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傾瀉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動、清晰見底的山間溪流中。

石蛙的養殖方法:人工繁殖技術

1 種蛙的選擇

石蛙的產卵孵化季節在4~9月,5~6月是產卵高峯期。要提高產卵率、孵化率,必須從種蛙冬眠復甦開始,做好種蛙的選擇和配種、產卵、孵化等準備工作。

選擇種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礎,在冬眠之後,春繁之前對成蛙作全面檢查分類,選擇個體較大、身體健壯、皮膚光滑、發育良好、無殘疾,無破損,達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種用。一般二齡蛙,雌蛙體重達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種用。初產蛙卵較少,產過1~2次的蛙產卵量較高,質量較好。個體大的老齡蛙產卵量多,但質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應選作種蛙。雄蛙要求健壯、善跳、皮光腿壯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齡種蛙繁殖力較強。

2 種蛙的培育

氣温、水温、水質、光照、餌料、環境條件對蛙的健康、繁殖影響極大,生存環境好壞,直接影響配種、產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據石蛙習性,種蛙池應建在安靜、弱光處,池高0.8m,面積4~10m2。池底鋪墊鵝卵石和石塊構成的石穴,利於種蛙棲息產卵。池內水陸面積3∶1,要求池水容量相對穩定,水深15cm左右,水質清新,pH值6~8,無有害寄生蟲。一般在採食旺季每天換水一次,採食淡季,每間隔2~3天換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種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進行羣養,選留的種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須做好羣養放養準備。

準備選留作種的蛙在冬眠前應加強飼養,使之膘厚體壯,保證安全越冬。種蛙培育除要求具備適宜的環境條件之外,還必須保證有充足的飼料供應。種蛙以蚯蚓、黃粉蟲、飛蛾、蠅蛆和其他昆蟲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攝食量5~9月最大,發情期間減少,產卵後期增大。飼料供應以採食後略有剩餘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體情況,酌情增減,投料時間一般在傍晚(依太陽剛要下山時為準),每天一次,定點投飼。

3 配種和產卵

石蛙冬眠後,卵泡迅速發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氣温20℃以上時開始配種產卵,9月底結束。配種雌雄比例為1∶1, 種蛙池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聲“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聲應和,種蛙一般在夜間21時後抱對,擁抱刺激對配種母蛙是必要的,配種母蛙一般於清晨4~7時排卵,有些延至9~10時,產出卵塊通常粘附在石塊池壁上,一般每次產卵約600粒,高的可達1000~2000粒,卵粒圓球形, 外膠質膜將卵粒粘連在一起。產出的卵在1小時之內儘可能不要攪動, 以免卵塊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種蛙配種產卵時,要造成一個光線暗淡、幽靜、水質清新、水位穩定的環境。

4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類似魚眼,卵直徑約4mm,卵外層膠質膜呈圓形,卵產出落水後,膠質膜吸水即膨大,卵膠質膜彼此相連成卵塊,呈葡萄狀,卵塊吸附在產卵池內的石塊、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動物極明顯變黃,植物極白色不透明。胚胎髮育時期,胚胎對外界變化十分敏感,這個時期要求環境生態條件穩定,避免陽光直射,人工撈取受精卵操作時必須仔細、輕緩,否則就會降低孵化率。在孵化過程中,水要清潔,水温18~28℃,pH值中性為宜,同一窩卵不可分開孵化。

根據石蛙人工孵化試驗觀察,石蛙卵的動物極呈黑色,植物極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見受精卵動物極黑點變長呈線狀,第七天胚胎呈條狀,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顯顯示頭和尾、蝌蚪成形,並且會晃動,第十天就有少許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 孵化率達85.3%。如果孵化水温為25~29℃時,孵化時間只需7~8天,孵化率達85%。蛙卵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適宜、 水質無污染等技術要求,其孵化率就可達90%以上。在水温適宜時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水質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質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達100%。在繁殖季節,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時後應將卵塊取出,採卵時注意保持卵塊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輕輕放於事先準備好的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動物極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極朝下,孵化過程中除防止天敵侵害外,還應嚴格掌握孵化的生態條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質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質清新無污染,並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陽光直射。25~26℃的水温對孵化非常有利,時間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則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來。

石蛙的養殖方法

投喂的飼料以黃粉蟲等鮮活餌料為主,活餌要求大小適口。在適温範圍內,日投喂量為體重的5-10。在温度高於30℃時,可以不投喂。平時應根據天氣、水質和蛙的攝食情況,酌情增減,做到適量、均勻。

分級飼養:隨着幼蛙個體的增大、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要定期按規格大小歸類分池飼養,以免幼小的搶不到食,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越冬管理:水温低於8℃時,棘胸蛙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温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內、或搭篷保温越冬。越冬期間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温穩定回升到10℃以上後,棘胸蛙越冬結束。

石蛙的醫藥價值

營養:有滋補強壯的功效。

石蛙如何養殖?

石蛙養殖方法如下:

1、蛙池的建造 蛙池一般用磚石結構,面積8--10m㎡,長方形,不超過12㎡。根據成蛙,幼蛙,蝌蚪不同生長期對水深的要求,分別在4、6、12cm處和池底設4個排水孔。穴的高度要高於最高水面1一3 cm.

2、親蛙的選擇和飼養 石蛙捕到後即刻選擇進池,雌蛙選擇100 g以上腹大腿圓,跳躍力強,皮膚無損作親蛙,雄蛙150g以上,胸刺明顯,抱對力強完好無損作親蛙,雌雄比為1:1不同溝系的放養,密度為5一10對/㎡。

3、產卵和孵化 當水温上升到18℃時,雌雄蛙抱對產卵,體外受精,受精卵吸水澎脹粘在穴壁上。將受精卵取出放人孵化池或將產後雌雄蛙移走,增加水深浮化皆可。

4、蝌蚪期飼養 主要用雞蛋黃和折婦等研磨投喂,20天后補充一些植物性飼料如菜葉等,60天后蝌蚪長出後肢,70天后前肢長出,75天后蝌蚪藏在洞穴中不食不動脱尾變成幼蛙。

5、幼蛙的飼養飼料全部為活體動物,且以個體小的昆蟲為主,如螞蟻、蠅蛆、黃粉蟲等,如飼養得當,幼蛙當年可達50 g以上,第2年8一9月可上市。

6、成蛙的飼養成蛙同親蛙飼養基本相同,只是放養密度增大50一60只1時,投食量為羣體重的2%,特別注意水質問題。

7、病蟲害的防治 石蛙抗病力強,一般不生病。常見病害主要是腐皮病防治方法一是蛙進池前用生石灰、強氯精等對池消毒。蟲害主要是蛇蚊幼蟲對蛙卵的危害,防治方法是孵化期用防蚊網阻止蛇蚊於池水中產卵。

石蛙養殖方法 石蛙養殖有什麼方法?

1、石蛙喜歡安靜的生長環境,為讓石蛙更好的生長繁殖,要挑選安靜且遠離公路和城區的水源充足的江河、湖泊或是水庫,要求水質清澈沒有污染,人工養殖池建在通風背陽的室內即可。

2、在引進蛙種時,要挑選身體強壯、皮膚光滑、個頭較大且發育正常的種蛙,種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養殖產量和效益。引進種蛙要把握好石蛙的產卵孵化時間,以提高養殖石蛙的收益,一般4-9月為石蛙的產卵孵化季節,產卵高峯期是在5-6月。

3、種蛙的配種時期對温度要求較高,一般4月份室外温度20℃以上,水温15℃時種蛙就會開始配種,一直持續到9月底結束,石蛙產卵時期生長環境要求光線較暗、水質清澈而且穩定。卵產出來之後就開始人工孵化,孵化期水温要求在18-28℃,待蝌蚪長成幼蛙後就可進行人工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