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閲讀(2.45W)

意思是: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君子不器

成語發音:jūn zǐ bù qì

成語解釋: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5回:“最容易是‘平上入去’:‘時使薄斂’、‘君子不器’、‘而後國治’……”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

出處:《論語·為政》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君子不器。”

譯文:

孔子説:“在温習舊的知識時,能有新的收穫,就可以當老師了。”孔子説:“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途)。”

擴展資料:

孔子認為君子應為通才,博學多能。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他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平天下的重任。對內可以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説,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幹,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君子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作為一個只有一種功用的器具而存在的,而是要不拘泥於人與事的,要有容納百川的大胸襟、大氣度,善於發現他人之善而加以吸取借鑑,善於反省自己而能加以變通,這就是孔子的“不器”思想。

器具終究有所侷限,不能通達,一個人如果像只器具,就會心胸褊狹行動侷促,難以通達天下。所以君子求學,不以一器為自己畫地為牢,而是要博學多聞,具備浩然的大丈夫胸襟。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

[成語解釋]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譯文:孔子説:‘‘君子博學多才,不像某一種器皿,可勝任各種工作。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擴展資料:

近義詞:博學多才

[成語解釋]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典故出處]清·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貫忠博學多才,也好武藝,有肝膽。

[近義詞]博學多聞

[反義詞]胸無點墨、才疏學淺、不學無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讚揚別人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孔子説的一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意思是君子不能把自己變成一種自限其用的器物。

0 1 什麼是器?

《周易》是這樣解釋器的:“形乃謂之器。”所謂器,就是有固定形體的物體,器的特點就是已經成型器物,已經固定了,不能再變了,它的用途都被固化了。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用途。

孔子認為,如果把自己培養成一種器物,就像器物一樣,只能自我侷限於一種特定的用途,就會自限其用,這樣就不能發揮大的作用。因此,孔子教育學生不能成器物,而應該是多面手,不能僅僅是專門人才,而應該是複合型人才,也就是説是通才。

0 2  君子應該先成器

一個人在做通才之前,首先必須成“器”,就是説你先成才,成為一種有用之才,先把自己培養成專門人才。

《易傳》:“君子藏器於身。”器,在這裏是指技能,一個人要想在社會立足,首先要有一種生存的技能,這個技能就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他養家餬口的手段,還是他在社會上能夠發展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項技能,幹啥幹不成,一無是處,人們就會説這個人不成器,連最低的基本能力都沒有,會遭到人們的鄙視的。

0 3 君子不要成為器

器物一旦定型,就是死的東西了,要想改變就必須破壞其原有的形狀,這樣的代替太大的,改變後的器物也不是原來的器物了。

一個人成一種“器”之後,也容易拘泥固執不變,思維方式固化,容易鑽牛角尖。人一旦固化成死的東西,就會成為某種特定的工具和器械,不能創新,缺乏發展的動力和後勁。

掌握了一種技能後,在此基礎上綜合發展,成為“不器”,既要有專業的高度,還要有廣度。

結束語

孔子説“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一個君子不能急功近利,只囿於一技之長,成為追求功利的某種器物,而應該在道德、學問等多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要有大的胸襟,大的氣度,有大事時可以做大事,有小事時可以做小事。不器,方能成大器。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的意思:

1.君子不會拘泥於形式教條;《易經·繫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象、用。被那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其中,就不能領悟、迴歸到無形的道體。朝聞道,夕死可矣。

2.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3.君子不器,還要根據“道”來理解,孔子在《易傳》裏説:“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但是,道器不離,無形的規律的道,恰好就存在於有形的器物之中。

4.孔子説:“君子不器”,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而當“志於道”,從萬象紛呈的世界裏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在孔子看來,只有悟道,特別是修到天道與本心為一,才有信仰,才有駕馭各種複雜事件的能力,才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講應用,也是強調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明道,即陽明先生講的致良知,則可以持經達變,抱一應萬,待人接物事事可為!君子不器,並不是説可以脱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後還是在器中運用!

“孔子曰: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孔子説:“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為政》。

原文節選: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子貢問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説:“君子做事在説話前,然後才照他做的説。”

孔子説:“君子合羣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羣。“

孔子説:“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

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樑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繫,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