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歷史常識>

馬鈴薯的英文是什麼?

歷史常識 閲讀(5.79K)

potato。

potato

英 [pəˈteɪtəʊ]

美 [pəˈteɪtoʊ]

n、馬鈴薯;土豆;洋芋

複數: potatoes

例句:

Put both vegetables into a bowl and crush with a potato masher.

把這兩樣蔬菜都放進一個碗裏,然後用搗土豆器把它們搗碎。

馬鈴薯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兩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莖和塊莖,塊莖可供食用。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馬鈴薯的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明末清初,馬鈴薯被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

馬鈴薯的英文是什麼?

馬鈴薯全粉佔比40%的饅頭、麪包,馬鈴薯花生冰凍曲奇、馬鈴薯榛子千層酥、馬鈴薯芝士蛋糕等,都顛覆着人們對小土豆的認知。

與小麥、玉米、水稻相比,馬鈴薯全粉儲藏時間更長,在常温下可貯存15年以上,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

專家表示,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麪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温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據報道,早在2015年一種馬鈴薯饅頭——也稱土豆饅頭,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並熱賣。到2015年10月,銷售範圍還擴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這並非簡單意味着一個新食品的出現,其背後是我國千百年來糧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變——土豆將可能成為小麥、稻穀、玉米三大主糧品種之後的第四大主糧品種。

據專家介紹,馬鈴薯要真正完全轉變為主糧,前面至少還要闖過“三道關”。

第一關,要有讓千家萬户家庭製作方便的技術和材料。土豆粉不像麪粉,目前存在着發酵難、成型難、粘度高、易開裂等難題。

第二關,價格要能為普通民眾承受。目前,處於推廣階段的土豆饅頭與小麥饅頭相比,價格貴了差不多一倍。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粉價格貴。

第三關,需要得到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有關專家表示,土豆要主糧化,必須要有風格多樣口味不同、滿足不同羣體和不同區域多元化需求的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認可而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