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學前教育>

夢遊天姥吟留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前教育 閲讀(2.17W)

《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表達了作者在仕途受挫後,對官場阿諛奉承、勾黨結派行為的不屑,和對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憤懣之情。《夢遊天姥吟留別》寫於公元745年,作者是李白。當時的李白在長安做官,經常受到與其立場不同的人的排擠,為抒發內心苦悶而寫下此詩。

夢遊天姥吟留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淺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從“海客談瀛洲”到“對此欲倒東南傾”,寫傳説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氣勢和作者對它的嚮往之心,體現了夢幻的美好和現實的差距。

第二層次從“我欲因之夢吳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為夢遊天姥的全過程,是全詩情節內容的主體。這一層主要將作者自己在夢境中被羣仙簇擁的情景寫了出來,顯示出現實中權貴小人的嫉賢妒能,排斥異己,為詩歌結尾的激憤之情的抒發埋了伏筆。

第三層次從“忽魂悸以魄動”到結尾,寫夢醒後的感慨。遊仙美夢在高潮陡然幻滅,這與李白的被詔被遣的經歷正相似,包含着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夢遊天姥吟留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憤世嫉俗、不滿黑暗現實、蔑視封建權貴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與高潔品質,抒發了詩人渴望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心情。

《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歎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夢遊天姥吟留別體現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相當複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後,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鬱結於懷。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脱。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卻不能一筆抹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脱了塵俗的桎梏。

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後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

擴展資料:

一、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二、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其作年一説天寶四載(745年),一説天寶五載(746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寫了對自由、光明的渴求,以及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當時奸臣當權,有理想有抱負之人不得施展才能,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寫下了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室四年,也就是公元745年寫的,距離現在巳經有一千二百多年了。這首詩又叫《別東魯諸公》。當時李白正要離開山東,到南方的吳越去遊歷。在這以前,李白曾經在長安做官。在那裏,他不僅親眼看到了上層統治者的昏庸腐敗,而且因為自已不感趨奉權貴,道到了權臣和宦官的排擠。離開長安以後,李白心中充滿苦悶,因此他就寄情於求仙訪道,想用這個辦法來追求解脱。但是,李白並沒有在醜題的現實面前低頭,相反,他那種不事權貴的反抗精神更加昂揚了起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正是抒發了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他認為世間萬事都不過象一場遊仙的幻夢,還是騎着白鹿到名山去尋仙訪道的好。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表現了李白思想當中消極的一面。封建社會裏屬於封建統治階級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受挫折的情況下,對人生抱消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在評價這首詩的時候,固然要看到作者思想的消極方面,更要滑到作者恩想的基本方面。在李白的思想當中,和“人生無常”相伴而來的,不是對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權臣貴威同流合污,而是對上層統治者的蔑視和抗爭。他的求仙訪道,也不是為了滿足無窮的貪慾和奢望,而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是他不肯趨炎附勢的高貴品格的體現。正象他自己所説: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得我不愉快呢!這首詩所表現,的詩人的思想是曲折複雜的,但是它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來源:人民教育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夢”的解析

摘 要: 本文對《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夢境進行了解讀,通過對照李白天寶初年的生活經歷,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夢象進行了整合分析,認為李白所寫的夢境,符合天寶二三年間李白的生活和思想實際,是那個階段李白宦海沉浮的反映,是李白尋求自我解脱和心靈淨化的過程,是李白完成了一次心靈突圍的見證。

關鍵詞: 李白 夢境 心靈突圍

一、美夢説站不住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李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準備由東魯南遊越中時,寫來向朋友們留別的詩。作為浪漫主義詩作的代表,它不同於一般的留別詩,主要體現在大膽奇特的夢境上。夢境的解讀也就成為解讀這首詩的關鍵所在了。詩中的夢究竟是美夢還是噩夢還是其他?讓我們先來看看名家們的解讀。遊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在分析此詩時提出:“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寫出了詩人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好像詩人苦悶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夢境的自由美好,更加強了他對現實中權貴人物的憎惡和反抗。餐霞飲露的求仙生活是他所神往的,但是他也明白這種生活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排遣憂愁的手段”。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中,該詩的解題為:“詩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夢遊,抒寫了對山水名區和神仙世界的熱烈嚮往,表現了作者鄙棄塵俗、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由蕭滌非等撰寫的上海辭書版《唐詩鑑賞辭典》在分析了該詩的夢境後指出:作者“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之於對權貴的抗爭,他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人教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本《教師教學用書》,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之“整體感知”與“關於練習”中説:“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訪道,是想用遠離現實的方式表示對權貴的抗爭,是追求個性自由的一種體現”“這首詩的主要部分是寫夢境,寫幻想世界,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襯托現實世界的醜惡,用詩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遊襯托他在現實世界的失意和碰壁”。這些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李白“夢遊天姥”之“夢”是一個美夢,夢中的世界是一個令詩人嚮往的神仙世界。如若真是美夢,為何詩人會驚悸嗟歎?“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這兩句應該是我們理解整個夢的關鍵。如果夢境美好,怎麼會使李白魂悸魄動,膽戰心驚,又怎能令他“驚起”而且“長嗟”呢?按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做了美夢,是絕對不會有如此感受的。因為美夢總是令人回味無窮、憧憬不已,並且總是希望做得越長久越好。而李白卻被夢驚醒了,醒來之後沒有感到絲毫可回味迷戀的東西,反而是心有餘悸,驚魂未定。由此看來,“美夢説”站不住腳。

二、夢之解析

李白《夢遊天姥山吟留別》中的夢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結合文本,知人論世,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夢象進行整合分析。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是夢遊天姥山,夢境跌宕起伏,富於變幻。李白一生徜徉於山水之間,熱愛名山大川,對美景自然是心馳神往。一聽説越人語天姥,他就迫不及待地入夢,竟“一夜飛渡鏡湖月”,在夢中,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能身臨絕壁。登高望遠,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流連忘返——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險象環生,忽而一轉,又進入了金碧輝煌的神仙世界。青冥浩蕩,日月雙懸,霓衣風馬,仙人如麻。這一夢就是一天,遊覽了天姥。從靜謐優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路轉到驚恐戰慄的深林層顛,從人間美景到繽紛的仙境,李白的夢遊之旅景象變化萬千,可謂波瀾起伏。不妨看做是李白在天姥山進行的一次空中旅行和空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