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落花時節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閲讀(1.28W)

意思是:春末。

落花時節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落花時節

成語發音:luò huā shí jié

成語解釋:春末。

成語出處: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

成語繁體:落蘤時節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春末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在這落花時節裏,我們又相逢了。



“落花時節”有哪三層意思?

《江南逢李龜年》中“落花時節”一語“三關”,它有三層含義,分別是如下三條:

指當前的季節2.指當前的時局3.指當時二人的年紀和開始認識時比較,都老了.

拓展資料:落花時節

出處: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

此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卻包含着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詩中撫今思昔,世境的離亂,年華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淒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着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出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之感。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鋭的對比,使讀者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吧,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態度。 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落花時節”表面的意思是指具體的時令——暮春;象徵杜甫和李龜年二人漂泊無依、由榮而衰的身世命運;象徵着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由盛而衰的社會現實。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江南逢李龜年》,此詩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前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着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之情;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全詩原文如下: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白話文釋義: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註釋: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尋常:經常。

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江南:這裏指今湖南省一帶。

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君:指李龜年。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當時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隆範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宮廷歌唱家李龜年的歌唱藝術。

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大曆四年(769)三月杜甫離開岳陽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感慨萬千,於是寫下這首詩。

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注:開元時期為713年—741年)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藴的情感卻很重。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識。昔日不再,夢一樣的回憶,改變不了眼前的無奈。後兩句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鉅變。

四句詩,從岐王宅裏、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着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儘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

落花時節的三層含義是什麼?

落花時節表面的意思是指具體的時令——暮春;象徵杜甫和李龜年二人漂泊無依、由榮而衰的身世命運;象徵着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由盛而衰。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江南逢李龜年》,此詩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前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着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之情;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當時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隆範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宮廷歌唱家李龜年的歌唱藝術。

這首詩的語言極平易,而含義極深遠,包含着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出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之感。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鋭的對比,使讀者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