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達則兼善天下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閲讀(8.71K)

意思是:達:顯貴。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達則兼善天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達則兼善天下

成語發音: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成語解釋:達:顯貴。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成語繁體:達則兼善天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朱自清《論不滿現狀》:“但是讀書人也要‘達則兼善天下’。從前時代這種‘達’就是‘得君行道’。”



達則兼濟天下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

孟子經歷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後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共有七篇傳世,分別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

《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了“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什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着把善發揚光大,有懲惡揚善之意。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孟子的話,道出了儒家對於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法論,就是首先要實現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再實現個人於社會的價值。

原來説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改“兼善”為“兼濟”,且不失孟子原義。就是説,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窮,多指身處逆境,窮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養方面更高尚,所謂修身養性,如此而已。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他表達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達態度。

拓展資料:

原文: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 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土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1)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原文翻譯

孟子對宋勾踐説:“你喜歡遊説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遊説的態度: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詳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詳自得呢?”

孟子説:“尊崇道德,喜愛仁義,就可以安詳自得了。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去仁義;顯達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去仁義,所 以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時恩惠施於百姓;不得志時修養自身以顯現於世。窮困時獨善其身,顯達時兼善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什麼意思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説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户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