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音問杳然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閲讀(1.14W)

意思是:音問:音信。書信收不到,消息也沒有

音問杳然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音問杳然

成語發音:yīn wèn yǎo rán

成語解釋:音問:音信。書信收不到,消息也沒有

成語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是時真宗在魏府,與眾臣懸望救兵消息,音問杳然。”

成語繁體:音問杳然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音問兩絕 



音問兩絕的成語解釋

發音:yīn wèn liǎng jué

簡拼:ywlj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出處:唐·李復言《續玄怪錄·盧造》:“後楚卒,元方護喪居江陵,數年間,音問兩絕。”

解釋: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示例:他自從出門打工之後就音問兩絕,家裏人都非常的擔心他。

黁推後將軍楊軌為盟主,軌自稱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呂纂擊黁將王斐於 城西,大破之,自是黁勢漸衰。光遺楊軌書曰:“自羌胡不靖,郭黁叛逆,南籓安 否,音問兩絕。行人風傳,雲卿擁逼百姓,為黁脣齒。卿雅志忠貞,有史魚之操, 鑑察成敗,遠侔古人,豈宜聽納奸邪,以虧大美!陵霜不凋者松柏也,臨難不移者 君子也,何圖松柏凋於微霜,雞鳴已於風雨!郭黁巫卜小數,時或誤中,考之大理, 率多虛謬。朕宰化寡方,澤不逮遠,致世事紛紜,百城離叛。戮力一心,同濟巨海 者,望之於卿也。今中倉積粟數百千萬,東人戰士一當百餘,入則言笑晏晏,出則 武步涼州,吞黁咀業,綽有餘暇。但與卿形雖君臣,心過父子,欲全卿名節,不使 貽笑將來。”軌不答,率步騎二萬北赴郭黁。至姑臧,壘於城北。軌以士馬之盛, 議欲大決成敗,黁每以天文裁之。

帶兩個問成語?

① 帶有問的成語有那些,要多一些哦!

帶有問的成語116條

【追蹤問跡】追尋蹤跡。

【置之不問】之:代詞,它。放在一邊,不管不問。形容毫不關心。

【質疑問難】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覆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載酒問字】載:攜帶。帶着酒去別人家問字。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

【執經問難】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後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執經叩問】執:拿着;經:經書;叩問:詢問。手拿經書,向他人請教。形容虛心向他人學習。

【追根問底】追究底細。同“追根究底”。

【置而不問】

【以心問心】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音問杳然】不通書信與消息。

【音問相繼】書信消息來往不斷。

【音問兩絕】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有問必答】有什麼問題都給以解答。

【以口問心】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尋消問息】尋、問:打聽。打聽消息。

【學問思辨】指做學問必須廣泛的學習、反覆地推敲、縝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興師問罪】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夥人去上門責問。

【尋山問水】指遊山玩水。

【懸壺問世】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尋花問柳】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説用來指宿娼。

【噓寒問暖】噓:緩緩吹氣。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問冷問熱。

【尋根問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同“尋根究底”。

【詢根問底】指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

【尋根問蒂】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問罪之師】問罪:宣佈對方罪狀,作為出兵的理由。討伐犯罪者的軍隊。也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問諸水濱】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問羊知馬】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一知二】問:詢問;知:知道。問一知道二。形容人聰明,見多識廣。

【問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問心有愧】問心:問問自己;愧:慚愧。自己問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對不住別人的事。

【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望聞問切】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問天買卦】求問上天以卜吉兇。

【問天呵壁】問天:向天發問;呵:大聲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問俗問禁】問:打聽;俗:風俗;禁:禁忌。詢問風俗和禁忌。

【問舍求田】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問十答十】問:詢問;答:回答。詢問十回答十,即有問必答。形容見多識廣。

【問十道百】猶言問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無人問津】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問寢視膳】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問牛知馬】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柳尋花】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説用來指宿娼。

【問柳評花】比喻狎妓。

【問牛及馬】問:詢問;及:達到。詢問牛的價格,得知馬的貴賤。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寒問熱】經常詢問別人的生活情況,形容十分關切。

【問寒問暖】形容關懷體貼備至。

【問花訪柳】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説用來指宿娼。

【問官答花】指答非所問。

【問鼎中原】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問鼎之心】問:詢問。打聽九鼎的大小輕重。相傳禹鑄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指有奪政權的野心。現也指在比賽中有奪魁的雄心。

【問道於盲】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問鼎輕重】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問長問短】問:詢問。仔細地問,表示關心。

【問安視膳】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問安視寢】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投石問路】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三推六問】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覆審訓。

【十死不問】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

【搜根問底】指追問原因、結果。

【捨本問末】舍:捨棄;事:從事。指捨棄農耕去從經商。泛指做事不從根本上着手,而在枝節上用功夫。

【入鄉問俗】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裏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同“入國問俗”。

【入門問諱】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麼忌諱。

【入境問俗】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竟問禁】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禁】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

【入國問俗】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入國問禁】進入別國境界,先了解他們的禁令或禁忌。

【入邦問俗】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同“入國問俗”。

【勤學好問】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切問近思】切:懇切;近思:想當前的問題。懇切地問詢,多考慮當前的問題。

【求田問舍】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潛圖問鼎】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比喻暗地裏企圖篡奪。

【求神問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難,求神鬼幫助,或靠卜卦解決。

【求籤問卜】卜:占卜。祈求於神靈,求決於占卜。

【攀花問柳】比喻狎妓。同“攀花折柳”。

【盤根問底】盤:仔細查問;問:尋問。盤問、追究事情的根由。

【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

【東挨西問】挨:接近。形容四處打聽、尋問。

【六問三推】指反覆審訊。

【勞問不絕】勞問:慰問。慰問的人接連不斷。

【明知故問】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捫心自問】摸着胸口,自己問自己怎麼樣。指自己反省。

【賣弄學問】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記問之學】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即窮驗問】即窮:追究到極點;驗:檢驗。抓住事實,追究查問。

【好問則裕】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毫無疑問】不存在問題,十分肯定。

【好問決疑】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含蓼問疾】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呵壁問天】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姑置勿問】權且放過,不去追究責問。指對有過錯的人暫時給予寬容。

【革職拿問】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職務,逮捕問罪。

【耕當問奴】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撫心自問】摸着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反身自問】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問”。

【訪親問友】訪:拜訪;問:問候。指拜訪親朋好友。

【蜚蓬之問】蜚:通“飛”;蓬:蓬草。比喻無根據的傳聞。

【訪貧問苦】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撫躬自問】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反躬自問】躬:自身;問: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答問如流】答:回答。形容答對流暢。

【吊死問生】弔祭死者,慰問生者。

【弔死問疾】弔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

【答非所問】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東捱西問】指四處探問、打聽。

【此問彼難】難:駁詰。這個詰問那個責難。

【採風問俗】採集歌謠,訪問風俗。

【不相問聞】指沒有聯繫或斷絕往來。

【不相聞問】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繫或斷絕往來。

【博學審問】博:多;審:詳細。廣泛地學習,詳細地詢問。指求學時的態度和應循的途徑。

【不問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説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問不聞】聞:聽。人家説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丙吉問牛】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不敢問津】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② 含有兩個 問字 的成語

不恥下問 不聞不問

③ 兩個問字是什麼成語

問長問短 【解釋】仔細地問,形容十分關心。 (清· 曾樸 《 孽海花 》第五回)

【近義詞】問這問那、 問寒問暖 【反義詞】 不聞不問

請採納

④ 帶問成語有哪些

有問必答、

問官答花、

尋消問息、

刨根問底、內

問寒問暖、

東捱西問、

問罪之師、

尋花問柳、

無人問津、

捨本問容末、

問羊知馬、

載酒問字、

反身自問、

盤根問底、

革職拿問、

音問兩絕、

置之不問、

入境問禁、

問心無愧、

此問彼難、

問寢視膳、

問柳評花、

六問三推、

入境問俗、

學問思辨、

採風問俗、

入門問諱、

不問皂白、

置而不問、

追根問底

求田問舍、

反躬自問、

不問不聞、

十死不問、

弔死問疾、

問安視寢、

記問之學、

好問決疑、

入國問俗、

切問近思、

問牛知馬、

不聞不問、

答非所問、

東挨西問、

攀花問柳、

蜚蓬之問、

音問相繼、

不相問聞、

呵壁問天、

不相聞問、

問天買卦、

問一答十、

問心有愧、

姑置勿問、

詢根問底、

明知故問、

問長問短、

勤學好問、

三推六問、

尋根問底

⑤ 看圖猜成語兩個問字一個大一個小

兩個問字一個大一個小,這個成語是【問長問短】

問長問短[wèn cháng wèn ǎn]

【解釋】:問:詢問版。仔細地問,表權示關心。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五回:“王夫人更不用説拉着甄寶玉問長問短,覺得比自己家的寶玉老成些。”

【示例】:另外有許多人卻擠着莊壽香,~,壽香手舞足蹈的講給他們聽。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⑥ 問兩個成語

顧名思義: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⑦ 帶兩的成語有哪些

搬斤播兩

【拼音】:bān jīn bō liǎng

【解釋】: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八卷:“如今這些貪人,擁着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已,搬斤播兩,何等肚腸。”

【近義詞】:盤剝剋扣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盤剝剋扣

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着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示例】: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的,打扮也差不多。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

【近義詞】:旗鼓相當、不相上下、平分秋色

【反義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天差地遠

【語法】:作謂語、分句;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公私兩便

【拼音】:gōng sī liǎng biàn

【解釋】:便:便利,方便。對公家和私人都便利。

【出處】:《漢書·溝洫志》:“衣食縣官,而為之作,乃兩便。”顏師古注:“令縣官給其衣食,而使修治河水,是為公私兩便。”《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示例】:議者以為不議其身,止令輸賦,則~,可以久行。宋·劉安世《論役法之弊》

【近義詞】:公私兼顧、公私兩利

【反義詞】:損公肥私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對公傢俬人都便利

進退兩難

【拼音】:jǐn tuì liǎng nán

【解釋】:前進和後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出處】:宋·李靖《衞公兵法》:“凡攻城之兵……進退又難,前既不得上城,退則其師逼追。”

【示例】:孔明曰:“既主公在涪關~之際,亮不得不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

【近義詞】:進退維谷、進退為難

【反義詞】:進退自如

【歇後語】:一步跨進姨姐房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處境困難

兩敗俱傷

【拼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釋】:俱:都。鬥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好處。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示例】:這兩種運動合起來便能夠互收效益,分開來定要~。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

【近義詞】:同歸於盡

【反義詞】:兩全其美

【歇後語】:老鼠咬銃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等

兩全其美

【拼音】:liǎng quán qí měi

【解釋】: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顧全到雙方,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示例】:土霸打倒,窮苦人見青天。不是~!樑斌《紅旗譜》十八

【近義詞】: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反義詞】: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歇後語】:瞎子背枴子;光棍娶寡婦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兩方面都照顧到

……

⑧ 帶問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問字的成語 :

答非所問、

刨根問底、

不恥內下問、

問長問短、

問心無愧、

噓寒問暖、

無人問容津、

尋花問柳、

訪親問友、

勤學好問、

捫心自問、

興師問罪、

投石問路、

不敢問津、

尋消問息、

好問決疑、

有問必答、

問罪之師、

此問彼難、

捨本問末、

革職拿問、

入境問禁、

不相問聞、

呵壁問天、

音問兩絕、

⑨ 問兩個成語,

1.駭人聽聞 聳人聽聞

2.狂妄自大

⑩ 帶兩個—的成語

一朝一夕

一字一板

一針一線

一草一木

一言一行

一本一利

一薰一蕕

一瘸一拐

一歪一扭

一問一答

一唱一和

一張一弛

一起一落

一上一下

一東一西

一長一短

一心一德

一五一十

一絲一毫

一手一足

一模一樣

音信杳然是什麼意思

聽不到看不到一點消息。

【音信】 yīnxìn

信息書信消息

【杳然】yǎo rán

1.渺遠貌。2.幽深幽寂。3.猶悠然。形容心情。4.形容看不到聽不見無影無蹤。

代表書信的成語

【白絹斜封】:古人把信寫在白絹上,然後斜封郵寄。指書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牘】: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裏特指請託信。指攜着禮物帶着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託。

【草草不恭】:草草:雜亂不整齊的樣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書信中的自謙之辭。

【斷羽絕鱗】: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蜂媒蝶使】: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付諸洪喬】: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河魚天雁】: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鴻斷魚沉】: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鴻雁傳書】:鴻雁:大雁。用其指書信往來。

【黃耳寄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寄雁傳書】:指傳遞書信。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隴頭音信】: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冒昧陳辭,有辱清聽】:清聽:是對聽話者的敬詞。書信中常用的謙辭,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請收信人諒解、採納。

【目斷鱗鴻】: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平安家書】: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青鳥使者】: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書不盡言】: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停雲落月】: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裏)。

【言不盡意】: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説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指書信。

【雁足傳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留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音問兩絕】: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音問相繼】:書信消息來往不斷。

【音問杳然】:不通書信與消息。

【魚腸尺素】:指書信。

【魚腸雁足】:泛指書信。

【魚沉鴻斷】: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沉雁靜】: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沉雁渺】: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沉雁杳】: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傳尺素】: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魚封雁帖】:泛指書信。

【魚箋雁書】:泛指書信。

【魚書雁帛】:泛指書信。

【魚書雁帖】:泛指書信。

【魚書雁信】:泛指書信。

【魚書雁足】:魚書、雁足:古代傳説指書信的傳遞者。後多用以指書信。

【魚信雁書】:魚信、雁書:古代指書信。後多用以指書信。

【魚雁沉杳】:杳:遠得不見蹤影。比喻書信斷絕。

【織錦回文】:繡在錦緞上的迴文詩。指情詩或書信。

【咫尺之書】: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杳然”是什麼意思?

杳然:拼音:yǎo rán

出處:《題張氏隱居》

含義:形容沉寂。

詳細解釋

1. 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

明 龔賢 《扁舟》詩:"扁舟當曉發,沙岸杳然空。"

2. 幽深幽寂。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一:"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十月》1981年第6期:"山中正是杏花、桃花將殘猶開的時節,因為落雨,遊人稀少,空山杳然。"

【詞語】:杳然

【注音】:yǎo rán

【釋義】:1.渺遠貌。 2.幽深幽寂。 3.猶悠然。形容心情。 4.形容看不到,聽不見,無影無蹤。

杳(yǎo,)杳 yǎo 無影無聲:杳無音信。杳然無聲。杳如黃鶴(喻人或物全無蹤影)。 幽暗,深廣:杳渺。杳冥。 筆畫數:8;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2511

查看詳解

然 rán  

◎ 對,是:~否。不~。不以為~。

◎ 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 這樣,如此:當~。~後。~則。

◎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