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赤壁鏖兵是什麼意思?

教育 閲讀(2.01W)

意思是: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赤壁鏖兵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赤壁鏖兵

成語發音:chì bì áo bīng

成語解釋: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比喻經過艱苦奮鬥取得勝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最後有人獻策,仿照赤壁鏖兵,大破曹軍的辦法,用小船滿載茅柴,澆上油脂,從上游順流而下,火攻糧船。”



有哪些關於曹操的歇後語?

、割須棄袍

割須棄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脱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亂軍志宏,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趕緊脱下了他的紅袍,又聽見西涼軍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又驚又怕,趕緊用他的佩刀將鬍子割掉。

2、老驥伏櫪

老驥伏櫪,漢語成語,讀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自三國·魏·曹操《龜雖壽》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裏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儘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自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發大規模的激烈戰爭,全倚仗我東吳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祕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趙雲退回本寨,將寨門大開,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曹操大軍懷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03

2021-06-22 TA獲得超過1.6萬個贊

關注

1、割須棄袍

割須棄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脱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亂軍志宏,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趕緊脱下了他的紅袍,又聽見西涼軍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又驚又怕,趕緊用他的佩刀將鬍子割掉。

2、老驥伏櫪

老驥伏櫪,漢語成語,讀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自三國·魏·曹操《龜雖壽》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裏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儘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自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戰,全仗我東吳力氣。”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發大規模的激烈戰爭,全倚仗我東吳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祕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趙雲退回本寨,將寨門大開,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曹操大軍懷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01

熱心網友

2021-08-16

杭州曹操專車司機要求全知道 網約車車輛大全 網約車報名 無車司機跑車!快速成為合規網約車司機點擊進入詳情頁

廣告

2019-08-29 TA獲得超過2064個贊

關注

1、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元·賈仲名《對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老驥伏櫪

【拼音】: lǎo jì fú lì

【解釋】: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3、赤壁鏖兵

【拼音】: chì bì áo bīng

【解釋】: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自】: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東吳力氣。”

【造句】:赤壁鏖兵,武將衝鋒陷陣,謀士運籌帷幄,揮手之間,曹操百萬雄兵頓時灰飛煙滅,這是勢。

4、割須斷袍

【拼音】:gē xū duàn páo

【解釋】: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脱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造句】:曹操割須棄袍而逃,吾棄鉞丟馬而走,豈不留人笑柄?

5、三分天下

【拼音】: sān fēn tiān xià

【解釋】: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並且互相牽制的局面。

【出自】:三分天下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並且互相牽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定都洛陽,東漢結束。次年(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在現代,也常常引用三分天下這個詞:一,指某市場或集團有內三股勢力相均衡或制約。通常引用為三分天下,意為三家實力相相去不遠,任意兩家的實力和大於第三家。 二,範指有相當勢力或規模,如某公司在其行業中已取得了三分天下。

【造句】: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三分天下,就看最後的贏家是誰了。

139

2019-06-13 TA獲得超過2.9萬個贊

關注

割須棄袍

【釋義】割掉鬍鬚,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派大將鍾繇攻蜀未成,退守潼關,就改派曹洪、徐晃駐守潼關,才九天時間曹洪丟了潼關。曹操率軍親自攻打潼關,結果被馬超打得大敗,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鬍鬚,丟掉自己的戰袍,化裝逃回到自己的大本營。

堅壁清野

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鏖是怎麼讀的,什麼意思

鏖 ao

部首: 金 部首筆畫: 08 總筆畫: 19

áo

〈動〉

(1)

(形聲。從金,鏕聲。本義:温器)

(2)

假借為熬。苦戰。激烈戰鬥 [engage in fierce battle]

合短兵,鏖皋蘭下。――《漢書·霍去病傳》。注:“謂苦擊而多殺也。”

(3)

又如:鏖殺(殺盡所有的人而不留活口)

(4)

喧嚷,喧擾 [noise]

市聲鏖午枕。――黃庭堅《仁亭》

鏖兵

áobīng

[fight hard] 大規模的激烈戰爭

赤壁鏖兵(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縣長江南岸。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軍在此打敗曹操的軍隊)

鏖戰

áozhàn

[engage in fierce battlefight hard] 激烈地戰鬥竭力苦戰

引兵三千,與賊鏖戰。――《新唐書·王翃傳》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軍隊為了從封建地主階級手裏把土地奪回來,和帝國主義的軍隊、剝削者的軍隊在這上面鏖戰過。――秦牧《土地》

áo ㄠˊ

(1)

激烈地戰鬥:~兵。~戰。

(2)

喧擾:“市聲~午枕”。

鄭碼:TXP,U:93D6,GBK:F7E9

筆畫數:19,部首:金,筆順編號:4135221153534112431

毛澤東寫的菩薩蠻。大柏地中的 鏖 是什麼意思?

舊體字鏖筆畫數19拼音áo部首金解釋鏖〈動〉

(形聲。從金,鏕聲。本義:温器)

假借為熬。苦戰。激烈戰鬥

合短兵,鏖皋蘭下。――《漢書·霍去病傳》。注:“謂苦擊而多殺也。”

又如:鏖殺(殺盡所有的人而不留活口)

喧嚷,喧擾

市聲鏖午枕。――黃庭堅《仁亭》

鏖兵

大規模的激烈戰爭

赤壁鏖兵(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縣長江南岸。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軍在此打敗曹操的軍隊)

鏖戰

激烈地戰鬥竭力苦戰

引兵三千,與賊鏖戰。――《新唐書·王翃傳》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

鏖áo激戰,苦戰:海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