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学前教育>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学前教育 阅读(1.51W)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意思是:自称为“智者”的人其是并不博闻多见,而博闻多见的人也不一定是“智者”。“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篇,其主要论叙了“专精”与“广博”的关系,告诉了人们“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不要过度追求完美的道理。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释义: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

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二、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详细释义

博者不知 bó zhě bù zhī 成语解释 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

常用程度: 生僻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语法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产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成语示例 他是一个~的人 近 义 词 博而不精

汉语词典解释

博者不知 bó zhě bù zhī 解释 博者:知道事物多的人;不知:不专精。指知道的东西太广泛的人,就不能深入其中一个方面,对事物就会所知不深。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含义,描述是什么?

用来说明谦虚的人

心里清楚的人是不会发表言论的,

是说话不绝的人,都是浮浅之辈

当然后两句是说的特殊情况下,明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很有才华,相反,有才华的人也可能会在一些小事上犯错误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