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学前教育>

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什么

学前教育 阅读(1.36W)
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

知:了解。愠:恼怒。该句出自《论语》第一章《学而》。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现实意义:

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若是身怀才学,却找不到运用施展的时机,处于被埋没的人生逆境,也不去怨恨什么,保持内心平和,这种温和的处世态度,是儒学君子所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也是自身才学的一部分。

孔子老先生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他顶着圣人的头衔,名动于诸侯,然而周游列国一十四年,始终不得重用,可谓是不得志到极点了。然而他始终不曾放弃,晚年回归鲁地后,依旧传学不休,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最终成为往后两千多年治理天下的根基,流芳百世。

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在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作品内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