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教育 阅读(1.32W)

意思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发音: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成语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语出处:宋 洪迈《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语繁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成也萧何败萧何 查看更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的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萧何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典故: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原文: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yě xiāo hé 123

【含义】

成事是因为萧何,败事也是因为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事物造成的。

【示例】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吾当以此言转赠袁公。”

【出处】

①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②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成败》词:“祸常因酒。酒亦令人能介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是多。”

【故事】

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今属江苏省)人。年轻时,在家乡生活孤苦,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韩信去投靠,但未显才能。项梁败死后,项羽派他当了一名传卫官。他虽然向项羽提出过一些建议,但并未被采纳过。后来韩信离开项羽,另投刘邦。

据《史记·淮阴侯传》,刘邦起初也未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被处死。免死后也只当一名治粟都尉(管军粮的官员),没法施展他的军事才能。他同刘邦的亲信萧何谈话之后,萧何却非常钦佩他,认为他是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那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汉中,地区偏狭,难于发展。部下又多是刘邦家乡(江苏北部)一带的人,都想回家,因此纷纷逃跑。韩信见刘邦不予重用,也就跟着逃跑。萧何听说韩信走了,赶紧连夜去追,亲自把韩信追回。刘邦抱怨萧何小题大做,萧何说:“韩信不是普通人材。你若是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取得天下,就非此人不可!”萧何竭力赞扬韩信的学识和谋略,建议刘邦拜他为大将军。

刘邦对于萧何从来是言听计从,便接受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于局势的分析、估计和消灭项羽、统一全国的计划,使刘邦听了非常满意。于是发兵东下,灭了魏国、赵国,收降了燕国,征服了齐国,最后又包围了楚霸王项羽,把他彻底打垮,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刘邦便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萧何做了丞相。

刘邦做了皇帝后,对韩信却不放心了,首先解除了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不久又把他逮捕,赦免后再改封为“淮阴侯”。最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和萧何商量出一个计策,把韩信骗进宫中杀害。

因为韩信的成就,是和当初萧何的竭力推荐分不开的;而韩信最后的败亡,也和萧何有关,所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形容既帮助、又破坏,做好做歹全因一人。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八“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