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教育 阅读(2.34W)

意思是: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徙木为信

成语发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成语繁体:徙木為信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言而有信 



徙木为信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徙木为信

资料

拼音:xǐ mù wéi xìn

释义: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变法徒木为信 的信是什么意思?

“商鞅变法徒木为信”的“信”是信用的意思。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典故,所以信字在这个成语中是指诚信,信用。

成语的典故是: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成语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提出改革的意见,在当时遭到了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二年后,秦孝公坐稳皇位,开始对全国进行改革。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心老百姓不信任,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诉大家谁能搬走就给谁十两黄金。开始大家谁也不信,后来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出来照做,并且领走了黄金。

秦国的百姓确定了这位新上任的官员不是在开玩笑,商鞅的新法令公布后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军事力量也变的更加强大。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立木南门 [ lì mù nán mén ]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翻译:于是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能将它搬到北门的就给十金。

2、徙木为信 [ xǐ mù wéi xìn ] 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翻译:下达命令告诉百姓,有人能把(木头)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给五十金,以此表示没有欺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