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

教育 阅读(1.73W)

意思是: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司马昭之心

成语发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成语繁体:司馬炤之心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路人皆知 查看更多司马昭之心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清 梁启超《新民论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耶?”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一下)

司马昭之心是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造句: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2、别再拿班做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4、十年动乱中,“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野心有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5、然而,处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历史年代,黑暗险恶的政治局势使其理想志向无从实现。

6、泰尔亲王都不敢往下想了,那表情,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7、小姐,赵珏谋叛,行迹昭彰,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今前往襄阳王府,无异于飞蛾赴火,自陷龙潭虎穴,凶险非同寻常。

8、你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资料拓展: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

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了。

司马昭之心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篡魏自代的野心。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

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司马昭之心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释义: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基本释义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例 句

清·梁启超《新民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典 故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了魏国实权。他死后,他儿子司马师又掌了权。司马师对反对他的大臣大开杀戒,废除了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对不服从的地方势力东征西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魏帝曹髦忍耐不住了。

有一天,曹髦对三个近臣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再忍受了。今天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从怀里掏出一道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说完他进宫去了。这三个近臣当中,有两个人马上溜出去向司马昭报信。当二十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里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人马保围。曹髦最后被杀。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的意思是:野心非常明显。完整的成语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典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

寓意:

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