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生活吧>教育>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什么意思?

教育 阅读(1.73W)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是:“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计算铜钱的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所以“一贯=一千文”。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也就当成2贯了。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什么意思?

“贯”,是古代钱币的单位。不同历史年代有着不同的计量单位。在清朝,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一吊千钱,指的就是一贯铜钱是一千枚铜钱。家财万贯,则一千万文,在有些时期,能兑换五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黄金,也就是说, 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金银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涨到1两银兑2贯左右!

唐宋以后,在“贯”以外,又常用“缗”,一缗等于一贯。到了宋朝时,朝廷规定一贯是七百七十文。清朝时,一贯也被称之为“一吊”。汉朝时期,一斤黄金称之为“一金”,相当于一万个铜钱。两晋时期,一两黄金等于六千到一万个铜钱。元朝时,一两黄金等于十五或者二十贯,也就是一万五千到两万个铜钱。而明朝时一两黄金差不多等于四贯。而银质钱,金元明清各个朝代都以“两”为单位。元代一两白银大约合两贯铜钱。明清时,一两白银合一贯铜钱,十两银子约合一两黄金。

钱币指在商品交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铸币,由铲形工具钱演变而来。有银质的,多数为青铜的,后代专指铜铸币。原始的钱币与工具钱同形状,后来逐渐脱离,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货币便称为钱。“钱”字由此成为货币的名称之一。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秦始皇统一方孔半两钱,废各国钱币。